最近,一位朋友向我求助,说他们家一个亲戚家的小男孩,今年上六年级,突然间就不愿意去学校了。孩子一到学校就哭闹,甚至在地上打滚,怎么劝都没用。他父母四处找人看,有人说孩子“身上带着东西”,而且这些“东西”很着急想出来。可是孩子还小,家里又舍不得让孩子踏上出马这条路,所以一直拖着,搞得家里人焦头烂额。
朋友找到我时,孩子已经两个月没上学了。我听了之后,简单地跟朋友分析了情况,告诉他可能是冤亲债主在作祟。这种情况往往是两种可能:一种是冤家找上门想解决恩怨;另一种是一些“歪门邪道”想借机要供奉。如果真的答应供奉,后果只会越来越糟,孩子的未来也会毁了。
第二天,朋友就带着孩子和孩子父母上门了。一家人愁眉苦脸,孩子的父母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,而孩子始终低着头,不敢正眼看我。我试着和孩子对视,一开口他就哭了。这让我基本确定,他是被“黄家”占窍了。
孩子被占窍,其实是我最不想见到的情况。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上,这对孩子的伤害都很大。我直接开门见山,问黄家到底要干什么。他先是大哭了一会儿,然后开始唱戏,东扯西拉地说了一堆,比如“天上的神仙”“泰山奶奶”“骊山老母”之类的。我看时间拖久了不行,孩子的身体吃不消,就把我们家黄家教主请了出来。
对方一看到我们家黄家,立马蔫了。我继续劝说他,告诉他孩子小,不懂事,别和一个孩子过不去。他这才说出原委,原来是这孩子小时候踩到他,导致他伤上加伤。这让我明白,事情的根源是因果问题,而不是单纯的“闹着玩”。
在劝解无果的情况下,我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:帮这位黄家向上级请一个封号,让他以后也能有更好的修行。这位黄家一听,立马答应了,还主动承诺,从此不再找孩子的麻烦。
事情解决后,我对孩子父母说,孩子可以休息一天,之后就可以正常上学了。他们再三确认,我肯定地告诉他们没有问题。果然,两个星期后,朋友反馈孩子在学校一切正常,家长也松了一口气。
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这一行并不少见。如今,很多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被迫出马。这让我深感惋惜。孩子年纪小,身心还在发育阶段,让他们承担出马的责任,往往弊大于利。以下是关于年龄小的孩子是否适合出马的一些看法:
如果孩子确实有缘分,过度拖延反而会导致问题更加复杂。有些人会因为顾虑而一再推迟,结果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。与其一味拖延,不如面对现实,妥善处理。
孩子出马并不会必然影响他们的学业、健康或婚姻。那些出现问题的,往往是因为没有处理清楚。如果事情办得明白,不仅不会有负面影响,还能为孩子积福积德。
出马过程中,最怕遇到的是歪门邪道。很多所谓的“仙家”其实是虚假的,有可能导致孩子误入歧途。因此,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多观察、多听取意见,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路。
无论情况多复杂,孩子和家长都要保持正能量。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迷失方向,也不要轻信一些虚假的承诺。心中有希望,问题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。
出马是一件需要谨慎对待的事情,不要急于求成。如果条件不成熟,可以暂缓一步;如果缘分已至,也不要过度担忧,找到合适的师父,按照正规流程处理。
很多人对出马有误解,认为它只是一些迷信活动,或者是毫无规律可循的事情。事实上,出马是一门需要深入了解和学习的学问。正规的堂口需要弟子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心性,才能真正发挥作用。
孩子身上带仙家并不是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。家长需要做的是保持冷静,寻找真正有水平、有修为的领堂师傅帮忙。同时,也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,不要盲目做出决定,无论如何,正道永远是最值得信赖的选择。
有时候别人问起我:“道家的法术真的能治病吗?”我其实是可以认真回答这个问题的,甚至能讲得非常细。但往往我选择沉默,不是因为我不知道答案,而是因为我知道,说了,对方...
节日民俗所谓婴灵超度,其实是道教里专门用来帮忙处理那些因为流产、堕胎等原因而未能顺利来到人间的小生命的法事。简单说,就是这些孩子原本有机会投胎做个完整的人,但因为各种原因...
节日民俗最近老有缘友和一些修行的朋友问我:“道长啊,我这一辈子欠的因果债,到底要怎么还清啊?”一开始我还觉得挺严肃的问题,后来听得多了,也就慢慢习惯了。其实啊,问这个问题...
节日民俗家神怎么安?别再迷信“天地国亲师位”了!经常有人问我,家里的祖先该怎么供、祖牌该怎么立,听到最多的就是那句“放天地国亲师位就好了”。讲真,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。说得...
节日民俗很多人去庙里拜拜,总会遇到一个问题:到底该上几支香才合适?有人说上三支,有人一把一把地插,看起来气势汹汹,也不知是敬神还是吓神。有时候,看得我们这些“门外汉”一脸...
节日民俗很多人对上香这件事都挺在意的,尤其是讲究的人,总担心是不是挑错了日子,万一选了个“忌日”,是不是反而不好?也有人听说过某些传说,比如“戊日不能烧香”“戊申日禁忌焚...
节日民俗很多人小时候应该都跟着长辈去过庙里,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点香、上香那一套流程。其实上香最核心的目的,真的很简单——就是用香作为“媒介”,和神佛打个招呼,表达一下内心...
节日民俗我们平时说起“寺庙”,好像“寺”和“庙”这俩词是一回事,大家常常混着用。你去拜佛,可能说去寺,也可能说去庙;听起来都差不多,好像没啥区别。但其实,它们可真不是一个...
节日民俗老一辈常说:“财神住进门,财运自然来。”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,不管信不信其他神佛,但说到“财神”,十有八九的人都格外上心。谁不想过得富足一点、顺顺利利呢?相比别的...
节日民俗别看“祝香咒”只有短短28个字,它可不是随便念念的简单咒语。这其实是道教里赫赫有名的“八大神咒”之一,地位相当高。虽然句子不长,但每一句都藏着不少东西,看上去很简单...
节日民俗